近來中國對比特幣(BTC)等加密貨幣的挖礦、交易禁令雷厲風行,台灣崛起成新一代發展中心的討論再起。但前立委許毓仁、Maicoin 集團執行長 Alex Liu、蔡昆洲律師等多位專家指出,適逢虛擬通貨 AML 監管新規本月上路,加上投資者與工程師普遍態度保守,這恐怕沒那麼容易。
(前情提要:台灣監管逼近!數寶 7/1 起「關停交易所業務」,8家金管會名單剩5家)
(事件背景:2021 上半年台灣 Blockchain 生態地圖,開啟大眾市場的關鍵一刻-AppWorks 觀點)
今年 4 月 7 日行政院發布命令,公告台灣的虛擬通貨交易平台新制,並已於 7 月正式生效,納管並點名 8 家加密貨幣交易所,要求建立反洗錢(AML)流程、KYC、紀錄保留與通報等措施。
導致被點名的思偉達創新科技「STAR BIT EX分散式交易所」4 月底便暫時終止服務,另外 6 月中旬塞席爾商共識科技(Joyso),以及吉富集團與火幣(Huobi)共同成立的數寶交易所(Shubao)也接連宣布關停。
昨(8)日外媒《CoinDesk》報導專訪了多位台灣加密貨幣界大人物,並評論道:
隨著中國打擊加密貨幣的消息席捲全球加密貨幣市場,人們可能想知道,台灣是否會成為加密貨幣企業的避風港?事實證明,不完全是。
受訪者包含尚澄法律事務所的創辦人兼管理合夥人蔡昆洲律師、台灣加密貨幣專業律師 Will Tseng、前立委許毓仁(Jason Hsu)、DeFi 借貸協議 Cream Finance 共同創辦人 Leo Cheng、DeFi 借貸協議 NAOS Finance 執行長 Kevin Tseng 以及台灣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 MaiCoin 執行長劉世偉(Alex Liu)。
人才流入台灣:中國監管
回顧上一次 2017 年中國發布的《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》(俗稱「九四禁令」),除了著重 ICO 等代幣融資發行,也監管銀行等金融機構更多「間接」提供加密貨幣服務的行為。
MaiCoin 執行長 Alex 指出,自 2017 年中國打壓加密貨幣實體以來,台灣便出現了大量活動和資金流入。
其實就監管機關和銀行允許散戶參與加密貨幣市場的程度而言,台灣要寬鬆得多。這就是為什麼尤其在 2018 年,很多 ICO 團隊會來台灣募資。Maicoin 也自 2014 年以來,一直從未間斷地被允許營運。
蔡昆洲律師則表示,當時中國的加密貨幣公司之所以搬到台灣,是因為地緣關係,且語言相通。然而 2018 – 19 年熊市來襲時,投資者和公司蒙受了龐大損失。
這一次,我們看到很多區塊鏈公司退出台灣市場
人才流入台灣:疫情
除了中國監管環境影響,在近期的爆發之前,去年以來台灣 COVID-19 疫情控制良好,也吸引到許多海外專業人士移居,也吸引到近來多個 DeFi 團隊進入。
據許毓仁說法,這段期間已經有大約 2,000 張特殊的「就業金卡」簽證,發給了外籍科技企業家與開發商。
台灣大約有 500 到 1,000 名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相關人員來自台灣以外,其中很多人來自矽谷
NAOS 執行長 Kevin Tseng 補充道,台灣人才濟濟的開發者資源也極具吸引力。例如今年北京的比特幣挖礦巨頭比特大陸(Bitmain)就被指控,從台灣非法挖角 100 名工程師。 但也稱許多有才華的台灣工程師進入區塊鏈產業的意願不高:
我認為他們想在微軟(MicroSoft)、Google 或蘋果(Apple)這種世界級大公司工作。
延伸閱讀:比特大陸「兩倍高薪挖走台工程師」數百名,遭檢方調查;台積電、聯發科皆受害
台灣投資者「厭惡風險」
而且律師 Will Tseng 指出,台灣投資者普遍屬風險趨避(risk-averse),這對加密貨幣市場並不是好事。
他們對加密貨幣不那麼熟悉。即使他們買,也賣得很快,因為他們認為風險很大。
NAOS 執行長 Kevin Tseng 也說道:
我認為台灣社會對任何與區塊鏈相關的事情都非常謹慎,因為在 ICO 時代,只有很多騙局項目
Alex 也向《CoinDesk》解釋道,目前 Maicoin 作為台灣最大交易所,約有 55 萬註冊用戶,他估計加上其他競業,全國約有 200 萬加密貨幣使用者。
這在人口百分比仍低於 10%。與韓國,甚至與我們的鄰國菲律賓相比,滲透率(penetration rate)都相對低
延伸閱讀:2020年比特幣投資誰最暴賺?美國奪冠 41 億美元,台灣 2 億鎂輸中、日、越南
AML 新規「太嚴格」
除了工程師參與意願低、投資者風險趨避等負面因素之外,許毓仁認為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於監管。
他指出台灣與新加坡等其他地區科技中心相比,目前加密貨幣業務缺乏監管明確性,而且投資者不太看好加密貨幣。因此 Cream Finance、NAOS Finance 等 DeFi 團隊紛紛湧入,讓他有點驚訝。
律師 Will Tseng 也坦言,遇到客戶要求他建議開設加密公司的最佳地點時,他其實都會推薦新加坡,因為「那裡的法規更加清晰」。
延伸閱讀:競爭Robinhood!中國”老虎、富途證券”進軍加密貨幣,計畫往美國、新加坡拓展海外交易
針對本月生效的台灣金管會「虛擬通貨交易平台新規」,許毓仁和蔡昆洲都認為可能「太過嚴苛」。
在新規定生效之前,蔡昆洲就認為將引起激烈爭論,例如加密挖礦企業也必須遵守該法規,但他們並不覺得自己在提供金融服務。
所以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仍然會有一些具攻擊性的(aggressive)理論。政府會努力宣傳我們現在受到監管的想法,但我認為真正執行新規定至少需要 3 到 6 個月的時間
蔡昆洲進一步指出,已經因此宣布關閉的三個交易所(數寶、Joyso、思偉達)都屬中小型平台,可能負擔不起合規成本:
在我看來,由於他們的交易量小,維持交易所營運的利潤也小。對他們來說,合規成本可能太高,或者可能還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建立反洗錢合規計劃
律師 Will Tseng 則點出了新法的另一項疑慮:「證券型代幣發行」(STO)規定。Will 指出台灣證券交易法自 2019 年以來,已經針對 STO 有嚴格規定,以至於到現在還只有「一個」案例得以通過。
該法規定,只有專業投資者才能參與認購,而且每筆投資的限額不能超過 30 萬新台幣。
同時,若透過 STO 募集的資金超過 3,000 萬新台幣,發行人就必須按照《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》申請監管沙盒實驗。
這非常荒謬。我認為政府在這些規定上犯了一個錯誤。台灣政府非常害怕制定風險資產相關的政策。不管商機有多大,他們只想切斷風險
延伸閱讀:台灣|財政部解釋令:3000萬元以下「STO」比照實體有價證券,課徵 1‰ 交易稅
儘管台灣面臨著民眾的不信任、監管發展遲滯等阻礙,但 Cream Finance 共同創辦人 Leo Cheng 仍表示很高興看到新進開發者和項目以台灣為家。
許毓仁也對台灣成為加密貨幣中心抱持樂觀態度,看好全球機構漸漸接受比特幣等加密貨幣,將鼓勵更多本地投資,表示隨著越來越多加密貨幣和其他金融科技公司出現,政府真的需要思考如何讓這個產業更加「科技友善」(tech-friendly)。換句話說,你應該允許科技公司啟用金融服務,而不是設下限制。
📍相關報導📍
人物專訪|MaiCoin 創辦人劉世偉:NFT 在未來三年將是「重要角色」,把台灣帶向全球
央行數位貨幣|前行政院長陳冲: CBDC全球角力,台灣不能只坐看迦納的車尾燈
比特幣披薩日快樂!當年披薩現值3.6億鎂;台灣央行借題發文,細數虛擬通貨疑慮
讓動區 Telegram 新聞頻道再次強大!!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、加密貨幣新聞報導。
LINE 與 Messenger 不定期為大家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