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觀歷史,由於重大科技的進步,人類文明經歷了大幅度的增長階段。
最早,同時也最值得注意的就是 – 人類在七十萬年前開始已知用火,美國科學與健康委員會(American Council of Science and Health)引用了一些考古證據來支持這項發現。
已知用火為智人的進化帶來了極大的動能,並創造革命性的改變,如建造更大的住所、開發更好的工具以及更佳的生活品質,這項歷史已久的發現可以說是人類智能發展的開端。
但是因科技的進步而改變歷史的例子實在太多了,在這邊我們簡化並列下五項在通訊科技最重要的革新,並說明它們是如何改變人們接觸及傳達訊息和數據的方式。
圖片來源:Cointelegraph
印刷機
印刷機被譽為是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,距今有將近快六百年的歷史,而約翰尼斯・古騰堡(Johannes Gutenberg)也因創立了古騰堡出版社而備受讚譽。
曾經是鐵匠的古騰堡,發明了一種手持式的金屬印刷模具,是史上第一個類印刷機組。
這項技術讓印刷紙本檔案及書籍變得快速且便宜,隨著印刷機的普及,越來越多人接觸得到“資訊”,並引發了一場知識革命,尤其在宗教改革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。
這項傳播資訊的能力對科學革命及成人識字率造成相當大的影響,但諷刺的是,它同時也造成了拉丁文的衰落以及各地白話文的發展。
印刷機的出現實際上加速了世界對於創造及分享資訊的能力,並在大規模的教育發展及推廣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。
電力
雖然印刷機的出現讓信息資訊及知識可以在世界傳播,但人們還是處於黑暗當中。
這一切在19世紀末期結束,有一群科學家開始在研究複雜且棘手的電力問題,19世紀時有不少的科學家致力貢獻在燈泡的發明,將照明作為電力最早且最廣泛的應用之一。
早期其中一個電力的應用在通訊系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那就是電報的發明。它在1830年代左右出現,並允許人們在世界各地的電力網路中傳遞訊息。
這奠定了所有通訊系統如電話、傳真及網際網路的平台基礎。
無線電
通訊系統發展的下一步是無線電的出現。義大利籍的Guglielmo Marconi在1895年春季開始利用電磁波進行通訊試驗,他於1896年在英國取得了14.4公里的試驗成功,並拿到專利。
Marconi於1901年從康沃爾郡(Cornwall)的懷特島(Isle Wight)向大西洋發送了史上第一個無線電波。
但在接下來的二十年,無線電通訊主要還是由軍方使用。直到1920年代開始,商業廣播興起,像是BBC始於1922年,提供人們新聞、資訊及娛樂的功能。
廣播節目於二戰時,在傳遞新聞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,然而在那個混亂的時期結束之後,廣播節目的重心便轉移到音樂和娛樂產業。
商業化及消費文化的興起改變了廣播節目的性質,但它仍然在讓人們了解世界各地重大事件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。
無線電的成功在於它無線的特性,每個有接收器的人都可以收聽到頻率範圍的訊息及資訊。這也代表人們可以從單一接收器中受益,使其成為最強大的信息交換媒介之一。
互聯網
雖然電視和廣播節目從1920年代起逐漸被世人採納與使用,但直到1990年,花了七十年的時間,才讓更廣泛的群眾接觸到互聯網。
互聯網最早起源於1960年代,是由心理學家同時也是電腦科學家的Dr. J.C.R. Lickider發表了一系列的文件,概述了“如星系般複雜的電腦網路”,讓全世界的電腦可以透過這個網路存取和分享數據,以及使用來自多個網站的程式。
1963年,Licklider在擔任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研究計畫署(稱為DARPA)的資訊處理處(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)處長期間,為阿帕網(ARPAnet)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基於分時作業系統的概念(向多個使用者共享計算資源),並使用“分封交換”作為在這些早期封閉網絡上傳輸信息的手段,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。
從1980年代開始,企業開始採納並利用全球網路的能力,我們所熟悉的互聯網開始商業化,導致了接下來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的出現。
1990年代開始,大眾可以使用電子郵件服務和瀏覽基本網頁,並且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有了爆炸性的增長。然而,在90年代末期,發生了互聯網泡沫。
儘管如此,互聯網的使用幾乎包含了上面列出的所有技術。透過電腦和全球的網路伺服器,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獲得幾乎無限的資訊。
此外,互聯網上的影片串流和音樂平台,早已顛覆了傳統廣播和電視節目的世界。可以說,互聯網重塑了現代人類的生活型態。
但它也同時建構了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基礎設施。
區塊鏈和加密貨幣
互聯網是連結全球網絡的道路,讓數十億人在世界各個角落能夠隨時取得資訊及交流。
隨著互聯網逐漸被大眾所接受,數位世界不斷發展,越來越多人使用了其基礎設施開發更新的技術。
由於能夠通過互聯網與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進行通信和共享數據,隱私和安全也成為一個重大的議題。
因此隨著加密技術的發展,逐漸奠定了加密貨幣的基礎。
加密貨幣的發展起源於1980年代,歸功於“密碼龐克”註1(Cypherpunks)那時針對隱私安全性所做出的對策。正如軟體開發人員Jameson Lopp在2017年11月所說的那樣,這些Cypherpunks建構了區塊鏈技術和加密貨幣的基礎:
Cypherpunk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。一群科技宅在看到了互聯網的承諾和這些新穎的通訊技術的同時,他們也看到了黑暗面。
他們希望在互聯網底層架構之上將加強隱私的技術帶入互聯網本身,而碰巧的,數字貨幣是他們認為對社會具有重要意義的有趣發明之一。許多Cypherpunks已經使用了幾十年,直到2009年,中本聰(Satoshi)才提出了一個優雅的解決方案。
加密技術在1960年代再次由政府和軍事機構開發,隨著加密技術的發展,在1980年代後期陸續有相關刊物向公眾發佈,而在1990年代,由Eric Hughes,Timothy C May和John Gilmore正式發起了密碼龐克運動(Cypherpunk movement)。
透過先前分類的技術,這些技術人員能夠繼續完成數據隱私方面的研究。這種加密技術隨後成為比特幣協議中相當重要的部分。
中本聰的比特幣白皮書甚至讚揚了Adam Back博士的貢獻和他的雜湊現金(Hashcash)工作證明 – 這是一種可以用來防止阻斷服務攻擊(Dos attack)的演算法。
B-money的作者 Wei Dai 註2、發明加密雜湊函數的電腦科學家Ralph Merkle,以及那一群研究數字時間戳記技術的科學家們,都對最終比特幣的出現貢獻了很大的程度。
比特幣於2009年誕生,在1月4日這個重要的日子裡,創世紀區塊被開採出來。儘管在最初幾年它的發展速度緩慢,但事情在最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
2017年可以說是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爆發年。牛市讓成長卓越的加密貨幣突破20,000美元大關。
這引起了世人對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普遍關注,它們不再只是IT宅在矽谷午休時談論的一種模糊技術。
雖然比特幣及其區塊鏈仍佔據主導地位,但像是以太坊的出現,也為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可能性帶到了新的層面。
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新世界
就像當初電力、無線電還有互聯網剛出現的時候一樣,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處在相當早期的階段,但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研究區塊鏈及加密貨幣的可能性,也加速了這項技術被大家採用及接納的程度。
加密世界正在持續的進化,過去幾年已經有許多大公司逐漸跨入區塊鏈技術的領域,研究著區塊鏈能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可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區塊鏈技術不像上述無線電及互聯網科技一般,它們最早都是由政府和軍事機構壟斷開發研究。
另一方面,比特幣於2009年向公眾發佈,自那時候起,已被全球數百萬人所使用,並衍生出為數眾多的區塊鏈項目。
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仍持續的在探索當中,但編者相信,在未來,它所能帶來的可能性以及對社會造成影響的層面,會是從古至今最廣也最大的一次,如Don Tapscott所稱的:「這是一場區塊鏈革命」。
註1:1992年底,Eric Hughes、Timothy C May和John Gilmore成立了一個小團體,並找了數十個他們的好朋友,每月在Gilmore於舊金山灣區的公司Cygnus Solutions聚會。他們被幽默地稱為“Cypherpunk”,是“密碼(Cipher)”和“賽博龐克(Cyberpunk)”的衍生詞。隨著這個團體人數的成長,他們決定創立一個mailing list,讓他們可以接觸到其他地方的”Cypherpunks“,沒想到這個mailing list越來越受歡迎,包括數百名的訂閱者,他們每天在這上面交換想法、討論開發、提出和測試密碼。
註2:Wei Dai 在1998年在Cypherpunks mailing list上發佈了B-Money(一個匿名的、分散式的電子現金系統),B-money是首次引用透過解決計算難題(即工作量證明PoW機制)、去中心化共識(基於分散式共享帳本,對信息、交易和合約執行進行數字簽名並全網廣播)的模型,他創造了數字貨幣的思想,但是並未提出實現去中心化共識的具體技術方法。
– 本文改寫自Gareth Jenkinson: Crypto and Blockchain — Following in the Footsteps of Man’s Greatest Inventions?
?相關報導?
【獨立觀點】從網路到加密世界:富豪們的世界佈局
【獨立觀點】中國將無法抵擋科技革命,並再次投入比特幣的懷抱
《BlockTempo動區動趨》LINE官方號開通囉~立即加入獲得第一手區塊鏈、加密貨幣新聞報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