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權教學系列來到第五篇,動區專欄作者 JamesZ 將在本篇帶你看懂機構投資人或量化交易者必看的指標:「波動率(也稱波動度,Volatility)」,並教你如何將波動率運用在期權交易策略上。
(前情提要:選擇權入門<4>交易策略應用實例:原來機構與散戶的差距在這?)
(背景補充:新手教學 | 選擇權入門常見名詞、註冊到第一筆交易、實操經驗分享)
相
信各位一定聽過市場波動很大這種說法,但你們知道波動其實可以量化成指標、提高投資組合勝率及期望值,甚至成為交易策略嗎?
今天要討論的就是機構投資人或量化交易者必看的指標:波動率(也稱波動度,Volatility)。
先來看張圖,簡單舉個最近的例子,看看波動率可以幫助我們獲得什麼結論。
圖中黃色線為 BTC 價格、綠色線為 BTC 波動率,我用紅色圈圈標示出 2017 年牛市後,4 個波動率最低的點,可以得到以下觀察、結論:
- 波動率低到一定程度時,接下來價格都有巨大變化,前 3 次分別是下跌 44%、上漲 34%、上漲 33%,最近(10 月底)是第 4 次。
- 波動率低到一定程度後,接下來波動率都會有強烈反彈。
- 本月(11 月)為加密貨幣市場見頂後的一週年,2013、2017 年牛市後一年市場都還未見底,兩次都是一年半左右才真正見底。
上述觀察、結論的情況可以用什麼期權(選擇權)策略獲利?如何利用波動率指標強化自己目前的交易策略?這些問題都將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告訴大家,在此之前先帶大家搞懂什麼是波動率。
什麼是波動率(Volatility)?
波動率是資產價格的波動程度,是對資產收益率不確定性的衡量,用於反映金融資產的風險水平。波動率越高,金融資產價格的漲跌起伏越大、風險越高。波動率其實就是統計學計算中常見的標準差。
任何資產只要有價格波動,都可以算出其波動率。而由波動率可以判斷該資產目前的市場熱度、價格穩定度,甚至可以當成價格的先行指標,或是專門針對波動率制定的期權策略。
但除了每個資產都有的波動率外,在期權交易中我們有另一個專有名詞:隱含波動率(Implied Volatility,IV)。
為了方便辨識,我們業界會將原本的波動率定為歷史波動率(Historical Volatility,HV),那兩者之間有何差異呢?
隱含波動率跟歷史波動率有何不同?
如上一段所說,歷史波動率是計算資產價格的標準差,使用的是已經成交的價格;而
隱含波動率(Implied Volatility,IV)簡稱「隱波」。 隱含波動率是使用 BSM model 期權定價模型回推出的波動率數值,與之最相關的變數為期權的價格,也就是權利金(Premium)。同樣是一種對波動衡量標準,但與歷史波動率不同的是,隱含波動率是期權市場買賣雙方對價格訂價的結果。
因為歷史波動率(HV)是過去已發生的價格決定、隱含波動率(IV)是當前市場買賣方決定,比較兩者可知:
- 目前市場對未來的恐慌程度:隱含波動率越高代表對未來的恐慌程度越高,換言之,對未來價格走勢越不確定。
- 目前期權權利金的昂貴程度:正常情況歷史波動率會大致與隱含波動率差不多,如果近期有事件將發生且結果將會造成價格劇烈變動,那麼隱含波動率會大幅上升與歷史波動率拉開距離,而隱含波動率上升太多代表權利金變得太貴。
由上圖 Bit.com 交易介面可見,買權、賣權的(權利金)買、賣價都可以推算出一個隱含波動率,再藉由此隱含波動率與最近的歷史波動率比較,判斷目前期權市場參與者如何看待未來走勢。
我在之前的文章「解密|機構如何用選擇權收割散戶?<2>秒懂選擇權交易數據」中,有提到觀察隱波可以幫助我們交易時抓住價格的反轉,沒看過或忘記的朋友們可以點連結回去看看。
接下來進入我們的重頭戲,期權獨有的波動率交易策略!
期權波動率交易策略
不同於期貨合約只能曝險在價格方向上(俗稱 Delta),期權合約不僅能曝險在價格上,還能曝險在波動率以及其他因子上,如 Gamma、Vega、Theta 等我們稱為 Greeks(希臘字母),而波動率 Volatility 對應到的就是 Vega。
Greeks 在期權交易中屬於進階的概念,我們下一篇會專門講解這個主題,歡迎追蹤我的所有粉專才不會因為平台演算法錯過我之後的文章。
由於波動率交易策略的範圍又廣又深,這邊先提供給大家一個最容易上手、概念較簡單的雙買策略(同時買買權及賣權),熟悉之後可以再自行舉一反三。
買進(Buy/Long)期權跨式策略(Straddle)、勒式策略(Strangle)
同一個到期日、同時買入 Call 和 Put,組合起來可以得到跨式和勒式 2 種策略,其中的差別為跨式的 Call、Put 是同一個行權價(價平),而勒式則是 Call、Put 不同行權價(價外),如下圖所示。
圖中橫軸為到期日結算價、縱軸為策略結算時損益,紅色 Buy Put + 藍色 Buy Call = 棕色買入跨式、勒式策略,三者各自單獨看都是一個策略。此外,橫軸其實非常長,所以事實上可將綠色獲利範圍無限延伸。
兩者的不同點在於:勝率、最大虧損、槓桿倍率以及資金需求。
由上面兩張圖可以得到以下結論:
- 同時買 Call + 買 Put 合起來成為跨式策略或勒式策略
- 結算時價格沒有大漲大跌的話,策略會產生虧損
- 買方虧損有限、獲利無限
搞懂什麼是跨式和勒式策略後,提供大家什麼時候可以使用以及他們的優缺點。
使用時機、情境
要使用雙買策略時,有兩個必要的前提:
- 不確定漲跌方向: 畢竟如果對漲跌方向有信心的話,只要選擇 Buy Call or Put,擇一就好,不需要雙買。
- 預期市場的隱含波動率增加: 白話來說就是預期市場會發生改變,通常是有足以影響市場的重大政策、數據、事件發生時。舉例而言,近期的 FOMC 利率決議、非農就業數據以及馬上要來臨的美國期中選舉。
這邊要提醒大家,這種策略比較類似左側提早進場的概念,意思是等到重大事件發生時,波動率上升才建立雙買的策略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。
所以要趁市場很安靜、波動率低的時候先進場埋伏,但太早埋伏會虧損掉時間成本(下一篇文章會介紹),所以最好的時機就是市場盤整到尾巴(由價、量、歷史波動率判斷),或是重大事件發生前幾天(隱含波動率沒上升前)。
而出場的時間點通常有兩個,第一個是重大事件發生前或剛發生,價格波動劇烈時獲利出場。第二個出場時間點是放到結算,結果一翻兩瞪眼。
買進跨式策略、勒式策略的優、缺點
優點:
- 不看漲跌,只看波動率,所以上漲或下跌都有機會可以獲利
- 虧損有限、預期報酬無限
- 保證金幾乎等於權利金,換言之保證金不需要太多
缺點:
- 兩邊都買,成本雙倍
- 需要考慮時間成本
以上就是期權波動率交易策略的講解,未來將解鎖更多更進階的策略,如果等不及的話可以加入行情交流群跟大家一起討論策略以及市場,我也會不定時提供交易機會分析以及看法。
結論
搞懂波動率不僅能幫助現貨、期貨合約的交易,更能發展出期權策略、將投資組合拓展不同維度的曝險,結果能幫助我們提高交易勝率及期望值,因此波動率數據是機構投資人必看的重要指標。
選擇權系列教學文也來到第 5 篇了,內容開始有點進階,如果有不熟或不懂的地方,建議隨時回去看之前的文章複習,如果懶得看文字的話我也有拍影片,連結如下。
白話加密貨幣選擇權教學系列文(點選此處瀏覽系列全文):
第一篇:科普|什麼是選擇權?<1> 為何作為幣圈人你必須了解他?
第二篇:解密|機構如何用選擇權收割散戶?<2> 秒懂選擇權交易數據
第三篇:手把手教學|選擇權交易初學者必看!<3> 帶你從 0 到完成第一筆選擇權交易
第四篇:交易技巧|選擇權策略應用實例<4>原來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差距是這個?
白話加密貨幣選擇權教學影片:
第一部:科普|7 分鐘搞懂加密貨幣選擇權(期權)!機構投資者交易工具大解密🔍
第二部:選擇權(期權)初學者專屬!手把手教學|從註冊開始一步步帶你成交人生第一筆選擇權投資
下一篇文章內容預告:白話解析複雜的期權的進階概念— Greeks,今天提到的波動率只是其中一個參數,搞懂下一篇內容就能真正體會到為何期權交易是立體的,增加我們交易的維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