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為讀者整理,科技巨頭 Google 推出的 AI 聊天機器人「Bard」的特色與使用教學、並比較和 ChatGPT 相比,有哪些優勢和缺點?
(前情提要:Google AI 聊天機器人「Bard」使用教學,10大新功能強拚ChatGPT)
(背景補充:Google + AI 合體術!搜尋同步顯示Bard,實用擴充工具教學)
科技巨頭 Google 在 ChatGPT 帶起的 AI 浪潮中雖然落後一步,但也在 5 月舉辦的年度 I/O 大會上,宣布旗下 AI 聊天機器人「Bard」正式引入新一代語言模型 PaLM 2,並大舉開放給 180 多個國家、40 個語言的用戶使用。
在 AI 聊天機器人戰爭逐漸白熱化的當下,本文為讀者整理 Bard 的特色與使用教學、和 ChatGPT 有哪些優勢和缺點?
Google Bard AI 是什麼?
Google Bard 是由 Google AI 開發的大型語言模型 (LLM) 聊天機器人。經過大量文本和代碼集訓練,可以生成文本、翻譯語言、編寫不同類型的創意內容(例如詩歌、程式碼、腳本、音樂作品、電子信件…等),並以擬人的方式回答用戶問題。
如何使用 Bard?
目前台灣的使用者只要有 Google 帳號,都可以直接登入進行使用(Bard 機器人使用網址),不過可惜的是目前尚未支援中文(僅支持英文、日文、韓文..官方表示未來會陸續開放其他語言)。
點擊上述網址後,只要點擊右下角的 Try Bard,即可進入對話視窗。
Bard 十個特色功能
1/ Bard 可以直接訪問網路即時資料
相比 ChatGPT 僅開放訂閱用戶(Plus)使用外掛時,才可以訪問網路的即時資訊。
使用 Bard 就可以直接連上網,例如你可以要求 Bard 整理今天的重點新聞、天氣、近期有什麼電影要上映…。
2/ 支援擴充外掛功能
不讓 ChatGPT 專美於前,目前 Bard 也開放使用:Spotify(音樂)、Indeed(求職網)、Uber Eats(送餐)、Adobe Firefly(圖片創作)、沃爾瑪(超市)…以及所有 Google App。
3/ 可在手機上輔助對話
根據釋出的影片,Bard 還可以在與朋友對話時,提供對話建議。
4/ 可依照輸入需求,提供相應的圖片
目前 Bard 還可以根據你的問題,提供圖片作為輔助答案。
5/ 上傳圖片後可以提供文字描述
同時官方預告未來 Bard 將能夠自動辨識圖片,並依照用戶需求提供更多功能。
6/ 可用語音方式下指令
現在於 Bard 的 prompt 指令對畫框中,有一個麥克風符號,點擊並授權之後,就可以語音的方式來下達 prompt 指令。
7/ 可將 Bard 回應結果輸出
當你獲得滿意的答案之後,你還可以在答案下方找到輸出鈕,用戶可以將其輸出成 Docs 文件,或是存在 Gmail 當作草稿。
8/ 支援 Google 搜尋結果加強回應
另外,如果你對回應的結果想要從網路上獲取更多內容,你可以點擊下方的「Google it」按鈕,Bard 會自動跳出可能的搜尋幫助結果。
9/ Bard 將與 Gmail 結合
未來,Bard 可以直接與 Gmail 連結,當你想要撰寫一封新信或是回覆郵件時,可以提供及時的幫助。
10/ Bard 將支援 20 多種程式語言
最後,官方表示 Bard 將支援 ASP.NET、C++、Dart…等 20 種程式語言,希望可以幫助工程師提升工作效率。
Bard 有什麼缺點?
Bard 畢竟受訓練的時間還比較短、加上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方式,在內容的可靠性上,用戶最好還是要進行重複確認,比較不會發生錯誤;同時尚不能使用中文也是一個硬傷。
另外在對話的過程中,Bard 目前的答案還稍嫌制式化,比較沒有那麼富有創意,不過以目前產業發展的速度來講,相信很快就會進行更新迭代。
Bard、ChatGPT、Bing 三大聊天機器人誰更受歡迎?
根據 Barron’s 引述美國銀行全球研究報告(BoFA Global Research),在一份超過 1,100 名年齡介於 18~55 歲的美國網友調查發現:
- 59% 的受訪者傾向使用 ChatGPT
- 51% 使用 Bing
- 34% 使用 Bard
雖然後起之秀的 Bard 目前不是第一選擇,但是有約 30% 的受訪者表示每天會使用 Bing 及 Bard,比例高於ChatGPT 的 23%。
另外有 45% 的受訪者說,若 Google 為搜尋引擎服務增添 AI 功能,則會增加 Google 使用次數;另有 19% 表示,若增加 Bing、ChatGPT 用量,則 Google 的使用次數會減少。
可見如果這些 AI 聊天機器人繼續發展,有可能會撼動 Google 目前的龍頭地位以及豐厚的獲利管道,未來會怎麼發展,值得我們持續關注。
📍相關報導📍
拜登怕 AI 危及國安!緊急召集微軟、Google、OpenAI 進白宮商談「人工智慧風險」